3月7日,石建辉代表(右三)、雷冬竹代表(右二)、向伟艺代表(右一)做客“敏坚访谈室”,共话“兜底保障”。湖南日报记者童迪 摄
2016年10月21日下午,长沙市开福区砚瓦池社区善孝堂老年康复中心,乐享晚年的老人在表演文艺节目。 (资料照片)湖南日报记者李健 摄
主持人:孙敏坚
【嘉宾】
全国人大代表,省财政厅党组书记、厅长石建辉
全国人大代表,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大学生村官、村党总支副书记向伟艺
全国人大代表,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雷冬竹
【报告亮点】
强化民生兜底保障。稳步提高城乡低保、社会救助、抚恤优待等标准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发展居家、社区和互助式养老,推进医养结合,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。做好军烈属优抚工作。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,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。倾情倾力做好托底工作,不因事难而推诿,不因善小而不为,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。
【观点】
如果把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画卷,那么民生就是画卷中最厚重的底色,而兜底保障则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。“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。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既暖心又给力。养老怎么养?扶弱怎么扶?保障如何保?3月7日,3位全国人大代表做客“敏坚访谈室”,畅谈民生兜底保障的点滴小事。
暖心的民生答卷中,有我们贡献的温度
主持人:“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、残疾人‘两项补贴’制度惠及2100多万人……”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。请3位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和身边的故事,谈一谈湖南去年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取得了哪些成效?
石建辉:民生是最大的实事,作为我们财政部门,应该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尤其要注重加大社会救助力度,强化民生兜底保障。去年以来,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,我们在兜底保障民生方面,做了大量的工作。比如提高兜底脱贫对象的低保补助水平,从去年初开始,我们的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实现了两项合一,达到了3026元,省市县各级加大了投入力度,补助标准实际达到了3200多元。我们同时还对低保兜底对象进行重新核定和清理,把不符合标准的人群从低保对象中清理出来,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受益。再比如,我们加大了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力度,截至去年,全省建成了公办福利机构120多家、农村敬老院2000多家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600多家,五保之家、农村福利院这些村级养老服务点达1.1万余家,湖南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上升到了32张。
雷冬竹:我来自医疗战线,从事新生儿干预工作。去年我省为60万孕产妇做了免费筛查,郴州就有3.9万孕妇享受了这项服务。郴州去年通过这项筛查,干预85个智力障碍的胎儿,根据以往统计数据,一个家庭抚养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,比抚养正常孩子多花费100万元的开销。干预这85个孩子,等于为老百姓节约了8500万元。还有,民政部发起了一个“明天计划”项目,2017年,郴州被列为试点城市。民政部拨款245万元专门用于贫困儿童和低保家庭儿童的医疗救助。这些孩子只要到医院住院,除了医保报销外,自费部分还能再报销80%左右。去年,这个项目让郴州200多个孩子受益。我感觉,国家在民生方面,投入力度越来越大,而且关心得越来越细致,从疾病治疗延伸到疾病预防,从家庭现状的改善到未来发展,让我们老百姓感觉很暖心。
破题老有所养,应向市场要答案
主持人: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“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发展居家、社区和互助式养老,推进医养结合,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。”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快、老年人口规模大、养老挑战大的国家,解决养老问题的难度不小。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,实现老有所养的民生目标?
雷冬竹:医养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向。而医养结合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医保报销难。目前,我们的医保没有涵盖养老领域,打个比方,一位老人家因为脑溢血瘫痪了,住在养老院,他的康复护理开支目前不能纳入医保。如何把医疗保险嵌入到养老方面,切实减轻老人尤其是生病老人的养老成本,应该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。
石建辉:实现老有所养,当然是民生财政题中应有之意。应对老龄化,财政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,采取了很多措施。一方面是支持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发展,从2015年开始,我们财政就会同民政、税务等部门出台了文件,制订了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。另一方面也加大财政的投入,这几年,每年省财政要拿出五六个亿的资金,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。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创新财政支持的方式,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养老服务业的发展,特别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把原来我们一些养老服务的补贴,从简单的发放现金改为提供养老服务。同时,财政设立了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投资基金,我们第一阶段投资是5个亿,都已经募集到位。
向伟艺:农村老年人也是实现“老有所养”不容忽视的群体,特别是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留守老人。我们村里建了一个公益性质的老年人幸福院,一方面对有需要的老人进行日间照料,提供一日三餐,在那里可以阅览、收看电视或者和其他老人开展一些适合的文娱健身活动;到了晚上,老人们可以选择住在幸福院,也可以由工作人员护送回家。这种方式获得村民们的广泛点赞。当然,并不是每个村都有条件建设这样的幸福院,也不可能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,这就需要融汇各方面的力量,比如产业发展给村集体财政创造的效益,比如村里在外的成功人士的捐赠,比如发动村民自筹一部分建设资金。我还想分享的一个想法是,养老服务的方式也需要根据老人的需求变得更为“定制化”“个性化”,也就是更用心更细致地为老人们服务。
倾情倾力托底,要从小善举小温暖做起
主持人:在政府工作报告的“强化民生兜底保障”部分中,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“倾情倾力做好托底工作,不因事难而推诿,不因善小而不为”,这句话有何特殊含义?
石建辉:作为财政部门来讲,就是要倾情倾力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。首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。当前财政的收支矛盾比较尖锐,但是民生始终是我们财政支持的重点、焦点,财政再怎么困难,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。其次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特别是把涉及民生保障的政策落小落细,涉及民生保障的资金都能够打足,不让任何一个困难群众被遗忘。
雷冬竹:话虽简单,分量却很重,因为不论是难事,还是小善,对身处困境者而言,都是天大的事情。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颗善良的心,以人人可行的小善举,为困境者送去零星的温暖。比如现在我们的朋友圈经常看到有一些筹集医药费、募集午餐费等的社会救助信息,每个人若是都能献出一份爱心,哪怕是1元、5元、10元……涓涓细流总能汇聚成济困解难的汪洋大海。
向伟艺:对于基层的我们来讲,就是尽力帮助老百姓做好每一件小事,不能因为事情繁琐或手续复杂就不去帮助他们。我举个例子:我们村里有个盲人五保户,收到了一台收音机。但因为眼睛看不见,他自己没有办法调收音机,于是他给我打来电话,希望我去帮他调一下收音机,于是我就去到他家调好了。就这么小的一件事情,这位五保户后来经常在村里宣传说我多么的好。所以,我们用心用情帮助老百姓做好每一件小事,他们都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,才会真正信任我们、依赖我们、拥护我们。
共同唱响全社会参与的民生兜底“大合唱”
主持人: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社会保障的服务要求也呈现出多样化、高质量的趋势,仅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。我们要采取哪些举措来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真正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?
石建辉:针对当前社会保障的服务要求多样化、高质量趋势,作为财政部门,我们主要从社会保障服务供给侧进行改革。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。推动政府从服务生产者向提供者转变,鼓励各地放开手脚,支持社会力量成为社会保障服务的供给主体之一,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各类社会服务供给主体百花齐放、充分竞争、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。另一方面要转变补助方式。逐步改变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养老机构建设的现状,改为聚焦“提供优质养老服务”这一基本目标,根据提供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对各类养老机构和组织进行补助,实现从补“砖头”向补“人头”转变,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,实现养老机构优胜劣汰,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优质高效。
雷冬竹:民生兜底保障的这篇乐章,政府唱“独角戏”是远远不够的,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将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、专业性、技术性服务交由社会组织、企业等社会力量承担,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以家政服务、养老服务、健康服务、社区照料服务为重点的家庭服务业,共同唱响全社会参与的民生兜底“大合唱”。
向伟艺:除了在资金、硬件设施等方面做保障,我认为还要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、能力提升、心理疏导等情感上的关心和尊重。以养老为例:一方面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,为基层养老机构引进一些戏剧、京剧等老年人喜爱的精神文化产品,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;另一方面,可以通过招募义工和志愿者的形式,定期为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,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。
原文链接:http://hnrb.voc.com.cn/hnrb_epaper/html/2018-03/09/content_1292418.htm?div=-1